首页 > 时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这场关于“西行列车”的高规格论坛,在连云港碰出什么火花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时间:2023年09月18日

9月15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连云港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在开幕式上宣读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书面致辞并致辞。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国铁集团董事长刘振芳,以及蒙古国交通运输发展部副部长哈拉塔尔、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法尔霍德·阿尔济耶夫先后致辞。

无疑,这是一场高规格的论坛。

这场高规格论坛,为什么放在连云港?
      “瞭望君”注意到,开幕式上多位领导的致辞中,都用到了两个关键词:“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标志性品牌。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中欧班列,或能回答很多人的好奇:为什么我国对这列开往西部的列车,给予如此重视?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倡议,并与哈方领导人共同见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签约,拉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序幕。到今年,恰好是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中国和众多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载体,中欧班列因此获得了各方瞩目。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首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领导人四次见证该基地的签约及启用仪式。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
       从此,一列列火车疾驰,给中亚和欧洲送去了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广州的空调、日韩的汽车零配件,运来乌兹别克斯坦的钾肥、棉纱,哈萨克斯坦的铬铁合金……东西双向的货物,在这条联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物流通道上往来不息。
      在做好这个“标杆和示范项目”上,连云港既有历史的基础,也有现实的努力。
      先说说历史的基础。
     “连云港临时码头由陇海路工程局主办,荷兰治港公司包筑,包价三百万元”,这条历史记载告诉我们,连云港最早的港口由铁路局投资建设。这个港口,似乎天生就与铁路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1934年夏天,“胡焕庸线”提出者、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带着学生,从南京到连云港考察,认为连云港是陇海路沿线省份的“总门户”。他们对这个投资仅300万元的港口,充满期待:“深愿国人对此港之将来,予以极大之注意与努力。”
     胡焕庸还首次提出,将连云港建成“欧亚陆路交通之终点”的设想:“陇海路之西端终点,本定兰州,若此线一旦全部完成,东起连云港,西达兰州,则整个西北之开发,将以此为唯一命脉。此路将来,更有延长至新疆接通俄属中亚铁道之可能,如此则海州且将成为欧亚陆路交通之终点。”
     1990年,联通新疆和中亚地区的铁路通车,连云港率先在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方面做出尝试。
      1992年12月1日,一声长长的汽笛划破长空,“东风1808”号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新建的集装箱码头火车站一路西行,开始了全长1万余公里的旅程,这是全国首列国际货运班列,拉开了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运营的序幕。
作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国家战略要冲”,上世纪90年代,连云港就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地位,形成了很好的中亚集装箱过境班列的运行态势。那几年,经过欧亚大陆桥运输的货物中,大约有60%从连云港过境。

回顾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连云港在国际班列运输上,一直扮演“主力队员”和“政策试验田”的双重角色。
      1997年,当时的铁道部开通了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集装箱运输过境“五定”班列,使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4131公里的实际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5天左右。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航运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进出口贸易货主选择通过陆桥方式完成货物运输。短短4年内,新亚欧大陆桥的年运输量由3万多标箱上升至10多万标箱。
     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让连云港的这条物流通道日益通畅。以此为媒,连云港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与世界的联系也愈发密切。

再说说现实的努力。
       在连云港,有个词叫“两基地一班列”。“一班列”是中欧班列,两基地则分别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
       数据显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自2014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库量3190万吨,集装箱空、重箱进出场量183.6万标箱,装卸火车21.42万车。如今,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经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成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逐渐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为保证这条黄金通道的畅通无阻,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首创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一站式”订舱、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18项新模式,提高了全程物流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相距不远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公铁河海”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港航路园”实现无缝对接,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自成立以来至今年8月底,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累计完成物流量2.23亿吨,物流业企业营收145亿元。

为探索出一条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这些年,连云港拿出了诸多务实努力。
       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开通30多年来,连云港港始终致力于“班列+海运”联动发展,推进连云港多式联运国家级示范工程建设,拓展中欧班列通道运输,已成为亚欧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品牌之一,基本实现了深水大港、班轮航线、国际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
       连云港在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和哈国铁在亚洲内陆建设“无水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与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现业务联动、人员互派、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构成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的物流“双枢纽”。
       连云港在不断拓展提升通道出海口服务功能,完善连云港港口航道、码头、集疏运体系,做强“海河江、铁公水”多式联运品牌。这里积极探索形成国际班列通关、作业数据以及国内陆桥沿线各地业务层面数据交互机制,推动通道国内段重点口岸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合力推进新亚欧陆海通道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
       连云港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所在地,国家明确示范区要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连云港徐圩新区已经建成全国一流的化工园区,也是充满前景的创新高地。今年上半年,徐圩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43.4亿元,同比增长158.1%,拉动连云港全市经济增速位居长三角第一。
        铁路贯欧亚,向海联世界。10年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大。
        这次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这场以“深化互联互通 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论坛,中外嘉宾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合作。习近平主席致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开放合作的立场,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释放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化合作、共享机遇的鲜明信号。
       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既回首来时的路,又远眺前行的路,让论坛与会者备受鼓舞。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世界经济必须找到新支点、新动能,不断发掘更大合作潜力的中欧班列,越来越吸引来自全球的目光。
       江苏也在借本次论坛的良好机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比如,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股份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苏豪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贸易公司、跨里海沿线国家企业代表签署合作意向协议,省班列公司与相关央企、境外企业、地方机构签署5项合作协议。
       一花开引百花香,百花齐放春满园。论坛上,江苏、内蒙古、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陕西、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共同发布“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共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倡议”。
       回顾历史、盘点当下、展望未来,承载着开放合作的愿望,中欧班列必将在全球化潮流中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办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地址:连云港市新浦朝阳东路69号
电话:0518-85831021
邮编:222006